Powered by RND

42章经

KaiQu
42章经
Latest episode

Available Episodes

5 of 52
  • OpusClip 增长秘诀:如果每个阶段只让我选一件事做 | 对谈 Opus 前增长产品负责人君陶
    当我们提到海外 AI 产品的时候,都会想到两款最成功的华人产品,就是 Heygen 和 OpusClip。在前不久的一场活动中,我们就邀请到了曾在 OpusClip 负责增长产品、亲历了公司从 0 到 1 再到 100 整个增长周期的谢君陶,分享他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增长经验。他把每个阶段最重要的事、最常见的误区、踩过的坑和经验,都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。内容非常干货,也非常实在。于是我们决定,把那场活动中君陶的个人分享,以及我之后的一些提问,剪成一期节目带给大家。在前半部分,君陶从获客、转化、留存、洞察四个维度,提出了一套逻辑清晰、实战性极强的增长框架,也对许多创业者常遇到的核心问题给出了有理有据的回答。你将听到 Opus 内部最一线的实操,比如他们如何做增长、怎样和创作者合作、如何科学定价等等。在后半段的问答中,我们还讨论了更多创业者关心的话题,包括增长团队该怎么搭建、小团队如何用低预算跑好 AB Test、在付费与定价上,还有哪些实用经验与策略等等。聊下来,其实增长这件事并不是 rocket science,也没什么神秘的 secret sauce,很多时候就是需要在该做的地方,把事情做得更科学、更好,然后真的落地。【人类博物馆】导游:曲凯,42章经创始人43 号珍藏:谢君陶,OpusClip 前增长产品负责人,目前正在视频创作产品创业中【时光机】Part 1 获客 1:21 冷启动最先要想清楚的一个问题 2:25 你的第一批用户,应该是 Partners,而不是 Affiliates 3:43 产品该怎么做冷启动? 3:52 当一个视频产品找到了 PMF,它就会自带破圈力 4:36 为什么必须与创作者形成利益共同体? 6:08 案例:OpusClip 成功冷启动的一大关键策略 6:57 常见误区:冷启动阶段,宣传不是铺得越多越好 7:26 去哪精准找到第一批种子用户和 KOL?Part 2 转化 8:15 早期有效且确定性高的转化抓手:定价策略 9:30 产品调整定价的核心策略是什么? 10:15 优秀示例 1:RunwayML 10:58 优秀示例 2:Higgsfield 11:42 总结:视频和创作者生态中的一大付费点 12:03 定价调整的关键经验Part 3 留存 15:42 留存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增长指标?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16:25 高留存,是实现复利式增长的基石 17:18 那要怎么提高留存率? 17:35 Stripe 创始人的一句话,点明了两条路径 19:02 怎么构建高效的用户反馈闭环? 20:02 案例:为什么 OpusClip 要花大成本去做好客服?Part 4 洞察 21:45 怎样才能做到真·数据驱动? 22:09 应该优先做哪些 AB Test? 22:56 付费弹窗是早期最简单、暴利的测试 23:09 做 AB Test 的过程,也是理解用户 Aha Moment 的过程 23:39 哪怕在产品早期,也有很多获取用户数据的方式 23:48 例 1:邮箱后缀 24:15 例 2:已有用户的社媒账号 24:36 创业公司该如何规划在数据上的投入?Part 5 Q&A 精选 27:20 怎样搭建增长团队?透露一下 OpusClip 的架构 30:52 做增长产品的过程,就是找到 PMF 的过程? 31:59 初创团队完全可以 0 成本快速跑 AB Test 32:50 案例分享:一个付费点抓得极准的产品 34:29 最好的 AB Test 不在于验证已有想法,而在于让你学到意料之外的事 34:39 举例:我们通过 AB Test 测出过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点 35:44 绝大多数 AI 产品都有蛮大的涨价空间? 36:56 周费、月费、年费…付费模式到底该怎么选? 38:21 什么情况下该做付费测试? 40:11 增长团队怎么提效?分享一些好用的工具 40:56 Pass Due Payment 是一个隐藏的留存金矿 42:32 OpusClip 过去几年最正确的决策 45:02 分享一些对 AI 视频市场的观察 48:56 AI 视频产品最大的卡点是什么? 【节目中提到的公司/产品】RunwayML、Higgisfield:AI 视频生成产品,是定价策略的优秀案例Intercom:客服支持工具Canny:用于结构化收集用户的功能需求statsig:可帮助创业公司快速搭建 AB Test 基建的 SaaS 工具Arcade Software:用于制作产品 Demo 的软件,是付费转化的优秀案例Mintlify:可以用于搭建 Help Center,提升客服团队效率Listen Labs:用户调研产品,曾进行大幅定价调整Pixverse:君陶比较看好的 AI 视频产品【The gang that made this happen】 制作人:陈皮 剪辑:陈皮 片头:Mondo Bongo - Joe Strummer & The Mescaleros 片尾:走过咖啡屋 - 千百惠
    --------  
    52:35
  • 一个原教旨主义产品经理眼中的世界 | 对谈理想 SVP 范皓宇
    这期播客,我们邀请到了理想汽车高级副总裁、SVP——范皓宇。皓宇的经历非常丰富:从工业设计起家,到手机、游戏、自媒体,再到今天的智能汽车。二十多年来,他跨越多个行业,亲历了中国过去二十年发展的黄金年代,也始终保持着一份理想主义和浪漫气质。这期播客我们定下了一个很纯粹的目标——不聊理想的具体业务,而是纯聊产品、人生。我们从皓宇因为热爱文艺而选择来到北京聊起,在对话中,我们穿梭了二十多年的时空。我们聊到他做了 25 年产品后的一些核心洞察:比如,在看似纷杂的经历中,他不变的底层能力和主线是什么?如何理解复杂的用户需求?以及,怎样做出一个「既要、又要、也要」的产品?除此之外,我们还探讨了一些更有哲学意味的话题,包括如何面对数据与个人品味的冲突、 「有趣」与「实用」之间的矛盾该如何取舍,以及,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等等。节目中,皓宇提到,许知远曾说他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。但我反而觉得不然——他身上既有脚踏实地的实用主义,也有热爱文艺、想改变世界的理想主义。正因如此,他才需要超出常人的意志力,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,去实现那个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」的目标。和皓宇两个多小时的对话里,我最受感染的,是他身上那种乐观与笃定。希望这期节目,也能让你感受到他那种黄金时代留下的精气神,并从中获得一点乐观与信念的力量。【人类博物馆】导游:曲凯,42章经创始人42 号珍藏:范皓宇,理想汽车高级副总裁、SVP【时光机】Part 1 浅忆黄金年代 2:10 一个文艺青年的自白:为什么总有人向往和留恋北京? 5:32 为什么最早一批互联网创业者如此理想主义、充满精气神? 9:10 创业的黄金年代是怎样被造就的? 9:19 原因一:中国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三重变迁 10:32 原因二:人的流动 Part 2 二十五年的产品和用户观察 13:56 分享:自己最满意的一次产品设计 14:38 做游戏、做自媒体、做产品…看似纷杂的经历背后,共通的底层能力是什么? 18:20 为什么做产品不能一味依赖数据反馈? 21:07 如何平衡产品的「有趣」与「有用」? 21:46 Maker、User、Designer 的三角关系 22:24 工业化如何分离了 Maker 和 User? 22:39 以苹果为代表的产品又怎样分离了 Designer 和 Maker? 22:48 AI 出现后,这三者的关系还会怎样变化? 26:15 如何理解用户、做好大众产品? 27:20 一二线城市与下沉市场的用户需求有什么不同? 32:26 过去几十年间,中国用户不变与变化的需求分别是什么? 36:06 大众的审美和品味,其实一直在提升 37:14 注入鸡血!在中国做产品,是一件幸福且充满希望的事Part 3 产品哲学 39:42 品味的本质 42:03 当数据反馈与品味发生冲突时,该怎么办? 45:46 在不确定与逆境中,如何坚定地持续创造? 47:47 实用主义是理想主义的前提? 48:31 做产品怎么实现「既要又要」? 52:35 做软硬件产品的异同 53:43 如何找到真实的用户需求? 56:22 产品人与用户之间的三种关系:神、仆、友 59:54 最想分享的产品哲学:衡量好产品的「四个声音」 01:03:18 在 AI 时代,Maker、User、Designer 之外还会诞生一个新角色? 1:06:22 「有趣」可以被设计吗?为什么? 1:09:16 做产品一定不能只讲逻辑? 01:16:16 如果「有趣」与「有用」必须二选一,该如何取舍? 1:17:47 为什么 AI 会逼迫组织发生端到端的自我革命?【The gang that made this happen】 制作人:陈皮 剪辑:陈皮 片头:Mondo Bongo - Joe Strummer & The Mescaleros 片尾:New Boy - 朴树
    --------  
    1:22:21
  • 组织能力才是 AI 公司真正的壁垒 | 对谈 Palona AI 联创任川
    我一直认为,在 AI 时代,组织形式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了,但长远来看,它很可能成为创业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壁垒。因此,我最近一直在和各种人探讨 AI 时代的组织形式。在上期和 Mercor 首位中国员工虞快的对谈中,我们也曾聊到过这个话题,但没来得及深入展开。于是,我又请来了一位在湾区创业的朋友——Palona AI 的联创任川,和虞快一起做了一场活动,继续探究硅谷最先进的组织形式。Palona AI 是少数在思考、真的在实践 AI Native 组织形式的公司,而且成立后不久,他们就把 AI 全面嵌入了研发流程中(比如他们 90% 的代码都是 AI 写的),运转效率很高。在这次的活动中,任川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们打造 AI Native 工程团队的核心经验,对国内创业者极具参考价值,所以我们决定把他的分享剪出来,尽快分享给大家。在本期节目的上半段,任川从工作流、人才、组织三个维度,总结了一套可复制的实操经验。下半段则是现场交流,其中不乏很多好问题,比如怎么筛选真正会用 AI 的人、如何招到并留住顶尖人才等等,也很精彩。刚听完任川的分享时,我有点感慨也有点兴奋:这场分享的听众,或许正在见证新时代组织形式的诞生与变革。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大哈哈,但这确实是我当时最真实的感受。所以,也希望这期节目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。【人类博物馆】导游:曲凯,42章经创始人41 号珍藏:任川,Palona AI 联合创始人,前 Google、LinkedIn 工程师【时光机】Part 1 用 AI 重构研发工作流的经验 3:51 一个例子:AI 如何远不止十倍地提效? 5:55 ① 默认由 AI 承担所有研发工作 7:00 分享几个亲测好用的工具 8:18 ② 只要有 SOP,就没有 Claude Code 无法完成的任务 9:36 ③ 反直觉经验之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交互Part 2 AI 时代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? 10:51 ① 人是 Context Provider 11:00 一个重要的观念转变:应该是人为 AI 提效,而不是反过来 12:33 ② 做 Fast Learner,快速掌握「最少必要知识」 13:27 ③ 每个人都是为最终结果负责的 BuilderPart 3 AI Native 的组织与分工 14:37 怎么分工更高效? 15:34 为什么工程师也应该去跑客户? 16:16 工程团队和其他团队怎么配合? 17:56 未来的组织结构可能什么样?怎么留住核心人才?Part 4 Q&A 精选 19:49 我们 20 人的团队,没有一个全职的 PM 20:47 未来可能没有 Engineer,大家都是 Builder 24:22 硅谷对 AI Native 的组织形式形成共识了吗? 26:09 大厂很难转型成 AI Native 的组织形式? 28:59 AI 有能力处理复杂的历史代码吗? 30:51 AI 还可以重塑什么工作流? 31:55 该如何打造 AI Native 的组织形式? 33:07 如何筛选出真正会用 AI 的人?分享两个方法 36:27 怎么衡量 AI Code Review 的效果? 39:54 不同阶段的公司分别需要设立什么样的岗位? 43:57 怎样招到并激励 AI 人才?【任川在节目中提到的工具&文章】CodeRabbit:AI Code Review 工具,可以把一次代码审查的时间从 1-2 天缩短到 10 分钟Linear:AI 项目管理工具,在其中创建任务后,可自动分配给 AI 生成代码Devin:华人团队开发的 AI 编程工具incident.io:日志分析与告警工具,可覆盖近一半的运维工作刘小排公众号 @刘小排r:大家可以去其中学习下他使用 Claude Code 的方法文章《「全职员工」的消逝与「合伙人」及「小时工」的崛起》:zhuanlan.zhihu.com【The gang that made this happen】 制作人:陈皮 剪辑:陈皮 Bgm:Mondo Bongo - Joe Strummer & The Mescaleros
    --------  
    44:28
  • Mercor 高速增长的秘诀与其中的聪明人|对谈 Mercor 首位中国员工虞快
    活动预告🥳:9 月 13 日,我们会请到虞快和 Palona AI 联创任川办一场线上活动,大家记得翻到 shownotes 末尾查看报名信息!这次硅谷之行,我的一大收获就是认识了 Mercor 的首位中国工程师(节目录制时也是全司唯一的中国员工)虞快。Mercor 是上半年硅谷最热的创业公司之一。它最初在大众印象中是一家 AI 招聘平台,但很快转型为直接与 Scale AI 等竞争的数据标注公司。这次转型,使得 Mercor 在短短 11 个月内就实现了年收入 1 亿美金,估值也迅速攀升至 20 亿美金。也正是这次转型,再次激起了我对 Mercor 的好奇:它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?它相比于 Scale AI、Surge 等玩家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?在这期节目里,前半段我请虞快从内部人的视角,带我深入了解了 Mercor 的定位、业务流程、商业模式以及高速增长的原因等。后半段,我们则聊到了如何做出聪明的职业选择、硅谷创业公司的真实氛围、以及对识人用人的思考等等。节目的最后,虞快还现场出了两道 IQ 思考题,也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挑战 ;)【人类博物馆】导游:曲凯,42章经创始人40 号珍藏:虞快,Mercor 首位中国工程师(节目录制时也是全司唯一一位中国员工),前金融科技独角兽工程总监,Google、Two Sigma、Citadel 工程师【时光机】Part 1 Mercor 的业务 1:57 AI 招聘?数据标注?Mercor 到底是做什么的? 03:05 为什么 AI Labs 不用 Scale AI、Surge,而选择 Mercor? 05:37 Mercor ToB 的商业模式是怎么跑通的? 09:01 拆解 Mercor 的产品和业务流程 09:06 ① 获客 10:00 ② AI Interview 10:52 ③ 匹配和验证 13:05 在 Mercor,你甚至能看到时薪 400 刀、推荐费 5000 刀的岗位(疯狂心动… 15:48 为什么 Mercor 的客户都很愿意花钱? 16:49 Meta 收购 Scale AI 的意图是什么?一些个人猜测 19:50 从 AI 招聘到数据标注,接下来 Mercor 的故事还能往哪走? 21:33 国内有可能复制出一个 Mercor 吗? 22:40 数据标注市场还有多大的增长空间?Part2 职场智慧与识人之道 24:22 什么样的创业公司才值得加入? 27:07 Mercor 招 PM 最看重什么? 27:48 国外更容易出现年轻有为的创业者?为什么? 30:21 美国人的 sales 和 marketing 能力是怎么训练出来的? 30:47 Mercor 高速增长的秘诀:快 31:38 决策要快,但决策的对错不重要? 32:25 执行要快,增长是驱动团队的第一要素 33:03 美国创业公司其实比国内的更卷? 35:20 分享一些招人的标准 36:42 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? 37:21 示例:如何一秒钟学会一个新概念? 39:58 欢迎大家一起来挑战两道 IQ 题! 46:23 我从 Google 学到了什么? 47:23 到底该去什么样的公司?一个选工作的 tip 47:58 未来 AI 公司的组织形态会是什么样子?【活动预告🥳】9 月 13 日,我们会办一场线上活动。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击链接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,一起来认识&交流!【The gang that made this happen】 制作人:陈皮 剪辑:陈皮 Bgm:Mondo Bongo - Joe Strummer & The Mescaleros
    --------  
    50:13
  • 硅谷 AI 大转弯与二级市场的牛市|对谈莫傑麟
    这又是一期录制于硅谷的节目。差不多半年前,我来美国和莫傑麟聊了一期「东升西落」的市场叙事。彼时,DeepSeek 和 Manus 刚刚点燃了国内市场的信心和热度,也一度让美股跌入深坑。半年过去,市场再次风云变幻:美股落了又升、GPT-5 发布、Agent 热潮冷却、以 Meta 为代表的大厂开启抢人大战……于是我又拉上莫傑麟,复盘过去半年硅谷和市场的新变化。节目中我们聊出了一个核心结论:AI 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提速周期,但叙事的核心指标已从「Scaling Law」转向了「Token 消耗」。这意味着行业竞争正在从比「谁的模型更聪明」,转向拼「谁能把已有智能用得更好、更快、更省」。在这个趋势下,Infra 将成为下一个主战场,整合将成为关键词。除此之外,我们还聊到许多值得反复咀嚼的话题,比如:英伟达还能涨吗?散户在这轮波动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?当前这波 A 股到底算不算牛市?国内外一二级市场的热点有什么不同等等。最后,莫傑麟团队最近在做一个叫 WhatIf 的项目,希望把更多投研经验与 AI 实践结合起来。他们定期组织商业和投资的 Panel 讨论,如果你对中国和美国 AI 基础设施和应用公司研究有持续稳定的视角,且对宏观/二级市场策略感兴趣,可以在公众号「WhatIf Ideas」中提交注册信息,通过后加入讨论日历名单。【人类博物馆】导游:曲凯,42章经创始人九号珍藏:莫傑麟,家族办公室资深从业者【时光机】Part 1 AI 发展的新共识 00:59 硅谷 AI 大转弯,Token 消耗成第一指标? 4:17 模型并没有更聪明,但为啥 GPT 的日活和使用时长还在涨? 6:21 不讲 Scaling Law,是不是意味着大家不再预期 AGI 了? 07:31 GPT-5 就没想和其他模型拼智商 9:28 模型和应用的分工发生了什么变化? 12:33 为什么我们不希望大模型也来做应用? 18:56 今年有哪些亮点的应用方向? 22:14 我们已经没有太多工具可以去评估模型的好与坏了 23:42 GPT-5 标志着 AI 竞争将进入国内创业者的舒适区? 26:26 Infra 优化可以拆分为 4 层 27:05 简评两家推理加速公司:Together AI & Fireworks 28:53 应用层 Infra 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? Part 2 硅谷市场趋势复盘 33:13 英伟达还能涨多久? 38:09 该出现的 Infra 软件已经出现得差不多了? 39:08 Google 和 Meta 最值得研究的点分别是什么? 40:31 2025 的 FOMO 情绪不减反增,且已经从「抢卡」延伸到了「抢人」 44:00 为什么说 AI 是美国市场上唯一的「泡沫」? 46:57 支撑英伟达估值的逻辑发生了变化 48:52 接下来值得关注的两件事: 48:59 ① Meta 砸钱招人有用吗? 49:20 ② AI 应用的真需求在哪? 54:48 这波 A 股到底是不是真牛市?怎么判断? 56:38 散户是这轮波动中非常值得研究的变量 59:59 A 股很难建立正反馈的闭环 1:03:31 美股三家值得持续关注的公司:Reddit、ServiceNow、Figma 1:08:41 哪类 AI 公司能在一级市场拿到最夸张的估值? 1:12:20 国内一级市场的两大趋势 1:13:38 42章经接触的创业者普遍会遇到什么问题? 1:15:51 Vibe Coding 会带来「一人公司」的繁荣吗? 1:18:13 我们年初关于 AI 发展的预测,正在逐步被验证:为什么我们对 25 年 AI 极度乐观|AI 年终复盘【Reference】 Agent 开发的上半场: 环境、Tools 和 Context 如何决定 Agent|对谈 Sheet0 创始人王文锋 从 E2B 到 Browserbase,Agent Infra 新热点中有哪些大机会? | 对谈 Grasp 创始人雷磊 关于 AI Infra 的一切 | 对谈阶跃星辰联创朱亦博莫傑麟 @42章经 播客回顾: 世界怎么就「东升西落」了?聊聊二级市场与 DeepSeek+Manus 的热潮|对谈莫傑麟 2025.3.22 上半年 AI 市场有多差?别刚起跑就想冲刺 | 我答莫傑麟 2024.7.14 英伟达、Sora 与 AI 的三种核心叙事逻辑 | 对谈莫傑麟 2024.3.2 为什么我们开始乐观?关于经济发展的明线暗线、AI 与最佳实践 | 对谈莫傑麟 2023.12.3【The gang that made this happen】 制作人:陈皮、Celia 剪辑:陈皮 Bgm:Mondo Bongo - Joe Strummer & The Mescaleros
    --------  
    1:21:07

More Technology podcasts

About 42章经

你好,我是曲凯,42章经的创始人。 小的时候我不太舍得花钱,记得当年一毛钱一袋的牛肉干真的很好吃,但如果偶尔遇到一个很有趣的人,我会欣然花几十、上百块请他吃个饭,还觉得自己赚到了。 后来长大了一些,开始刷人人网、豆瓣、知乎、再到现在的即刻…… 你有没有偶尔在这些平台刷到过一个很有缘的人,然后在一个夏日的午后,把他的发言、转载和收藏全都看了一遍,并觉得心有戚戚焉。 再后来工作和创业以后,每天就是聊各种各样的投资人、创业者。 如果能聊到一个优秀的人,真的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,并真心觉得很幸福。 而同行们见面经常会聊到的问题也是: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人? 所以,这个播客就是要努力把这些人带到你的身边。 我们只专注和有趣、有独到认知、又愿意坦诚分享的聪明人聊天。 希望你听完每一期都能回到小时候,回到那个因为认识了有趣的人、收获了新知,而感到单纯美好幸福的时刻。 如果听完以后,你还能暗自感慨一句, “我也好想认识这个人啊。” 或者, “哇靠,有被启发到。” 那这个播客也就值了。
Podcast website

Listen to 42章经, The AI Daily Brief: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ws and Analysis and many other podcas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radio.net app

Get the free radio.net app

  • Stations and podcasts to bookmark
  • Stream via Wi-Fi or Bluetooth
  • Supports Carplay & Android Auto
  • Many other app features
Social
v7.23.10 | © 2007-2025 radio.de GmbH
Generated: 10/28/2025 - 1:58:03 AM